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为创新“松绑”,去年以来河北高校“千万级”成果转化项目加速涌现——
(资料图片)
从0到12的突破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荣荣、王璐丹)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唐成春团队与天元航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手”,以氮化硼新材料研究成果为依托,研制高端氮化硼产品,有望填补国内空白,成果转化合同额达1500万元。
这是河北高校第12个“千万级”成果转化项目。而在2022年以前,这一数字还是零。
从0到12,变化源于改革。
高校院所,是创新资源的“富矿”。为从源头上破解长期以来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问题,2022年起,河北启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时间为三年。
河北工业大学是10家试点单位之一。该校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红实介绍:“以我校为例,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让老师们‘放心转’;转化收益的95%奖励老师,这在全省高校里是最高的,职称评审时还向成果转化倾斜,让老师们‘积极转’;转化方式更多样,替代‘一次性买断’,让老师们‘灵活转’。”
6月3日,记者在河北温泰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看到,每12分钟,就有一台新型供暖设备从这里下线。
设备的研发团队负责人、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孔祥飞告诉记者:“这台设备和新型蓄热材料是历时5年研发的成果,蓄热密度是水蓄热的10倍,费用比传统采暖方式低很多。”
去年6月,这项成果以1100万元完成转化。
“拿出千万元买技术,很多企业‘掏不出’或‘舍不得’。”孔祥飞说,团队和温泰集团合作中,企业只需先支付一小部分科研启动资金,之后每年再拿出利润的一定份额,总额算下来为1100万元,这样的模式让企业“买得起”好技术,研发团队也会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河北工业大学“千万级”成果转化项目已达9个,合同总额超2亿元。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试点高校也实现了“千万级”的突破。
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正加快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走向应用一线。
河北工业大学吕建华团队完成全省高校首个“亿级”成果转化“大单”,将化工企业生产中“不值钱”的副产品变成“高价值”的动力电池电解液原料;石家庄铁道大学杜彦良团队与河北交投集团签约,通过突破典型地质构造城市道路塌陷灾变的共性关键技术,降低重大塌陷事故率90%以上……
“赋权改革‘赛程’过半,成效显著,让我们更坚定地为创新‘松绑’,全面融通产学研。”省科技厅科技奖励与成果转化处二级调研员王开良说,接下来,河北省将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单列、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让科技成果乘上“高铁”加快转化,让科技创新引擎动能更加强劲。

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医保村村通”便民真畅通
股票行情快报:芭田股份(002170)7月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53.22万元
捭阖纵横造句 捭阖纵横
张记麻辣烫加盟 刘记麻辣烫加盟
天富龙、锦江电子上交所IPO已问询
石榴快播丨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区属国有企业座谈会今日召开
终极斗罗15:家丑不可外扬,传灵塔却反其道而行之
武汉地铁几点开班收班(武汉地铁几点开班)
河北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生产
新化:洋溪镇撬动行业协会力量,助推农村建筑安全、耕地保护和控违拆违工作良性开展
邓伦犯了什么事 邓伦被强制执行 基本情况讲解
华谊兄弟:《非诚勿扰3》已于6月开机制作
嘉峪关酒泉机场工程顺利通过行业验收 计划9月7日复航
马自达3昂克赛拉配置推荐,买2.0L入门版足够!
国产小爆款《火山的女儿》销量60万!Steam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