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氮循环研究团队及合作者,在全球尺度量化了主要作物和动物类型对农业氨排放的贡献,回答了目前农业系统氨的主要排放源,对准确认识全球农业氨污染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过去几十年来,大气氨排放与农业生产活性氮过量使用密切相关,然而,全球农业系统哪些作物或动物具有高氨排放潜力、农业氨排放如何影响全球氮沉降的时空格局尚不清楚。
团队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农田施肥、畜牧业养殖、遥感活性氮浓度等)和区域统计数据,建立了自下而上的农业氨排放计算方法,开发了全球近40年(1980年—2018年)的长记录农业氨排放数据集。
研究发现,近40年全球农业系统(包括农田和畜牧业)氨排放量增加了78%,其中农田氨排放量增加了128%,畜牧业氨排放量增加了45%。全球3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和4种主要动物(牛、鸡、羊和猪)氨排放占总量的70%以上。
研究团队基于构建的长时序农业氨排放数据集,驱动了全球大气化学模型GEOS-Chem,系统评估了全球1980年以来农业氨排放对氮沉降时空格局的影响。他们发现欧盟是全球氨态氮沉降1980年以来下降的唯一区域,下降了约16%,其主要原因是欧盟已将氨排放控制列入空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农业氨减排措施。
然而,除了欧盟,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尚未对氨排放进行严格管控,导致全球陆地氨态氮沉降增加了72%,其中氨态氮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从1980年的41%上升到2018年的54%。
基于产量—氮肥反馈关系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维持现有农作物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全球氮肥使用可降低38%,其中3种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约占氮肥过量使用的72%。氮肥使用过量约占农业(农田和畜牧业)氨排放的11%,中国、印度和美国氮肥过量使用分别占各国农业氨排放的31%、25%和22%;氮肥过量使用占全球氮沉降总量的10%,中国、印度和美国氮肥过量使用占各国氮沉降总量的10%~20%。除了种植业外,畜牧业系统的合理管控可进一步减少农业氨排放,例如酸化抑氨、密闭控氨等。
研究认为,未来如果不加强对氨排放的管控,氨态氮在全球氮沉降中将占有更大比重。该研究为农业氨污染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记者温才妃、甘晓)

石榴快播丨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区属国有企业座谈会今日召开
终极斗罗15:家丑不可外扬,传灵塔却反其道而行之
武汉地铁几点开班收班(武汉地铁几点开班)
河北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生产
新化:洋溪镇撬动行业协会力量,助推农村建筑安全、耕地保护和控违拆违工作良性开展
邓伦犯了什么事 邓伦被强制执行 基本情况讲解
华谊兄弟:《非诚勿扰3》已于6月开机制作
嘉峪关酒泉机场工程顺利通过行业验收 计划9月7日复航
马自达3昂克赛拉配置推荐,买2.0L入门版足够!
国产小爆款《火山的女儿》销量60万!Steam好评如潮
基金研究周报
禹洲集团上半年合约销售额约117亿元
GGII:6月全国备案154个储能项目 总规模达15.4GW/34.9GWh
3连板大连热电(600719.SH):拟筹划的资产重组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联泰环保:联合中标汕头市澄海区莲下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完善建设项目